认真写好命题作文

更新时间:20-06-04 | 作者:枫叶新希望杯 | 点击量: | 来源:枫叶新希望杯
认真写好命题作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北京市特级教师:范德金
 
 
1.怎样审题
    说到审题,在这里先讲一个“秀才赴考”的小故事。
    从前,有一个秀才,干什么都马马虎虎、随随便便。有一年,他去参加乡试,看见作文题目是《三十而立》,便不假思索地写道:“都三十岁了,才刚能站立,真叫人犯愁,这孩子也长得太慢了!”不必再往下看,就已经知道这位秀才的文章实在是离题太远了。其实,“三十而立”怎么能是他所理解的那个意思呢?“三十而立”出自《论语》,原意是说孔子三十岁开始立业。这与孩子长得快慢毫不相干。
    由此,我们可以看出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道程序,是关系到文章能否写得对路的重要一环。
    审题,就是对题目进行分析。小学以写记叙文为主,过好审题关的第一步是要把握题目的记叙要求:是以写人为主还是叙事为主;是写景为主还是状物为主。
    下面,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学命题作文有哪几种类型:
第一,规定型的题目
    这类题目,对记述的对象(谁或什么)和表达的中心思想,都有明确的规定。比如《记一次有趣的中队活动》,记述的对象是“活动”,表达的中心是“有趣”,范围限制在“一次”,可以写自己参加过的,也可以写别人参加过的。
第二,扩散型的题目
    这类题目,记述的对象和表达的中心不很明确,根据这类题目所选的题材也比较广泛。比如《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》,记述的对象是 “事”,表达的中心没有明确规定,既可以自定为“难忘”,“感人”、“有趣”、“新鲜”等,……也可以写发生在“我”身边的好事或坏事。
第三,补充型的题目
    这类题目,记述的对象或表达的中心残缺不全,如《可爱的××》,对象残缺;《记一个××的人》,中心残缺;《××教我××》,人称和对象都残缺。同学们审题时,要把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。如《可爱的××》这个题目,补充的记述对象可以是人、物、地方等。《记一个××的人》,可以补上“坚持原则”、“爱护公物”、“有顽强毅力”、“热爱集体”等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词语。《××教我××》,前面补充的记述对象可以是学校内的,家里的或是社会上的某个人,后面补充“干什么”,如“游泳”、“骑车”、“做饭”、“讲故事”、“写作文”、“怎样做人”等等。
    怎样才能审好题呢?请看下面一例。
作文题:在       帮助下
审题:看到一道作文题,要想想它要求写人还是记事,写什么样的人,记什么样的事,对时间、地点有没有具体要求。《在       帮助下》这个作文题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文章,对时间、地点都没有
具体的要求。
    A.补充上面题目中的残缺部分,确定写作对象:
   ①校内的人:校长、老师、工友、同学
   ②家中的人:爷爷、奶奶、爸爸、妈妈……
    ③社会上的人:可写熟悉的,如邻居、少年宫的教练等;也可以写不相识的,如售货员、解放军……
    ④自己:题目变为《在我的帮助下》
    B.考虑题目《在——帮助下》的前边可以加上“谁”,决定写作的人称。
    ①题目的前边可以加上“我”。题目变为:《我在老师的帮助下》、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》、《我在教练的帮助下》……
    ②题目的前边可以加上别人。题目变为:《妹妹在阿姨的帮助下》、《邱红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》、《邻居小玲在少年宫辅导老师的帮助下》……
    C.认真考虑“谁”在“谁”的帮助下干什么或怎么样,明确写作范围,辩明写作用意。
    ①谁在谁的帮助下,学会了一个本领。如,学会了操作电子计算机,学会了观测气象,学会了滑冰、拉琴、划船,游泳、绣花……
    ②谁在谁的帮助下,完成了一个任务。如,小制作成功了,体育达标了,难题解决了……
    ③谁在谁的帮助下,克服了一个缺点或改掉了一个坏毛病。
    a.思想方面:不斤斤计较小是小非、待人热情有礼貌、尊敬长辈、主动关心集体、做好事、多为他人着想、不再胆小……
    b.学习方面:B写I:整不潦草、爱看课外书、作业认真、先做功课再去玩、积极发言、丰动改错题……
    c.生活方面:不吃零食、饭前便后洗手、早晚刷牙、不再挑食偏食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、摆放东西有规矩……
从上面所讲的内容可以看出,审《在        帮助下》这个作文题时,同学们应当明确,审题就是要认真分析、研究作文题目的含义,特别要注意题目所限制的范围。
    例如《我最喜爱的一个电视节目》,从题目上看,从能写“一个电视节目”,重点是“最喜爱”。要写清喜爱的是怎样一个节目?为什么喜爱?怎样喜爱?不但要突出“最”,还要注意“我”这个人称的限制。
    又如《每当       的时候》,这是一个半独立命题,得先补充完整题目再写。从所给的题目可以看出,对文章的内容在时间上有限制,它要求写在一个特定时间内的所作所为,所思所想。“每当……”与“当……”有明显的区别。比如,一次,一位老大爷在路上突然摔倒,路上众人热情地过来帮助,这件事就只能写《当老大爷摔倒的时候》,绝不能写成《每当老大爷摔倒的时候》。“每当”应当写多次经历的事。这说明审题一定要仔细。
    审题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写作对象、决定写作人称、明确写作范围、辩明写作用意。补充残缺的作文题时,既要注意开拓思路,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,补充自己最熟悉的“对象”。这样,你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实、感人。
★审题的方法主要有:分解法、比较法、限制法。
    分解法:先把题目分解成几个词,然后理解每个词的意思,再看看这几个词之间是什么关系,哪个词是关键词。如《我尊敬的一位老师》,这个题目可以分解成“我”、“尊敬”、“一位”、“老师”四个词,题目中的中心词是“尊敬的”,写作对象是“老师”,“一位”是限制只能写一位老师。
    比较法:根据所给的题目,自己再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,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和要求。如写《我和同桌》,可以自己再拟出《我的同桌》、《我帮助同桌》进行比较,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,从而确定写作重点。
    限制法:分析题目在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数量,写作对象等方面有什么限制,保证作文内容不超出命题所限制的范围。如《发生在大街上的一件事》,题目限制了地点,只能写发生在大街上的事,事件的数量也只能写一件。这样去审题,就不会超出题目的限制,不容易离题。
    同学们认真掌握审题的方法,是十分必要的,这就如同脑子里有了一把衡量作文题的标尺,但这把尺子总不用也会渐渐生疏的,因此,同学们应当常比较、细分析、不断提高审题能力。
    下面是一位同学进行审题练习的几个例子。
    例1:题目一一我敬佩的一位长辈
    审题结果:   
    ①对象:要求写人,但不是大人、小孩都可以写,必须是长辈。
    ②范围:这位长辈必须是自己敬佩的,数量是一位,不能写两位长辈。
    ③重点:要突出“敬佩”。可以写这位长辈廉洁奉公,值得敬佩;也可以写这位长辈忘我工作,一心干四化,值得敬佩;还可以写这位长辈热心助人,值得敬佩……
    例2:题目一一可喜的变化
    审题结果:
    ①对象:要求写出一种变化,可以写人的变化,也可以写事物的变化,还可以写某个地方的变化,题目没有规定。
    ②范围:题目也没有限定,可以写大事,也可以写小事;可以写邻居、同学,也可以写其他人;可以写变化中的一件事,也可以写几件事。
    ③重点:必须突出“可喜”,也就是说这种变化要有积极的意义,是向好的方向变化。如果用对比的方法写,就必须注意安排好文章的详略,变化前的情况要简略地写,要为说明变化服务,绝对不能把变化前的情况写得太多,超过“变化”这一部分。
    例3:题目一一一个玩不够的地方
    审题结果:
   ①对象:要求写的是地方,不是写什么事或活动。
    ②范围:地点只限于写一个地方,不能写两三个喜欢玩的地方。
    ③重点:题目中规定了“玩不够”,而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写,如:电影院、图书馆、展览馆、博物馆等就不可以写。要和“看不够”区别开来。
    例4:题目一一暑假中快乐的一天
    审题结果:
    ①对象:要求写和这一天有关的内容,写事、写活动都可以。
    ②范围:时间只限于写暑假中的一天,不是每一天都可以写的,也不能写两三天、一个星期等;可以写一件事,也可以写两三件事。
    ③重点:要突出中心词“快乐”,如果只写活动的过程,没有突出“快乐”,那就不合题意了。
    同学们,请记住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话:“写作前要多想,不要动笔就写。”认认真真地审题后,你就不会“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”了。
 本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侵权,请通知我们删去。